供水文化
历史印记
大朗镇自来水公司
发布时间:2015-03-23 14:35:00  作者:

       大朗镇自来水公司前身是大朗镇农林水办属下的供水站,始建于1983年,当时日供水量为3000立方米,负责镇中心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为适应我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经镇政府批准,1993年成立了大朗镇自来水公司,属镇集体企业。按时间顺序,我镇近三十年的供水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3-1993年,简易式农村供水经营模式

       1984年开始建设松木山供水厂,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群众对自来水的要求不高,供水形式不明朗,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供水厂太过保守,不敢投资,供水基础设施跟不上其他镇区。

       (二)第二阶段1993-2004年,“以量为主”的供水经营模式

       1993年,由于我镇供水基础差,管理不到位,为解决当时紧张的用水局面,大朗镇政府成立了镇自来水公司,公司也就4人,成立之初是一个管理部门,公司主要对大朗供水厂、蔡边村水厂、水口村水厂三间水厂提供技术指导,总供水量不足6000吨/日,水价0.6元/吨,三间水厂年收入不足200万元,公司收取少量的管理费来维持正常开支。

       1994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将大朗镇供水厂合并,逐步掌控了大朗供水的发展计划。当时大朗镇引进了较多“三来一补”企业,用水需求量有很大,由于供水基础设施不完善,供水能力不足,。1994年,在松木山供水厂建了一套1.5万吨/日的净水车间和配套的送水泵房,1995年,沿美景大道安装了一条DN600水泥管,初步解决了大朗镇中心区的用水需求。1996年,大朗镇政府意识到大朗镇要发展,大力支持水厂建设,筹集近二千万元,在松木山供水厂下边扩建一套5.5万吨/日净水车间,于1997年6月28日竣工通水,松木山供水厂制水能力达8万吨/日。2003年,大朗镇又呈现迅猛发展的机会,原有的供水规模不能满足全镇的用水需要,经与东江水务公司协商,我公司供水管道在东坑路口与市第五水厂的DN2200及DN1200供水管道连通,供水能力达到24万吨/日,2005年是我镇用水最高峰,达到7816万吨,日均用水量达21万吨/日。

       (三)第三阶段2004-2014年,“以质为主”的供水经营模式

       公司的重点转移到以“安全、优质供水”为目标。我公司以DN1000管道为主,围绕莞樟公路、富民大道及大源路形成环状供水,在近十年的工作中,公司紧紧围绕管网升级改造来提高水质和减小水损以球墨管、水泥管为止,将早期的镀锌管改造成目前较优质的UPVC塑料给水管,同时,为提高水质,在松木山供水厂增加了高锰酸钾投加设备及活性炭投加设备,投资近400万元改造化验室,目前,化验室拥有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等较先进的检测设备,源水、出厂水在线检测设备,水质检测项目达到42项。2005年开始,公司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进行管道改造和延伸,实现了全镇供水管网全覆盖,呈现内外两个“橄榄球”型,形成“四纵八横”的供水管网结构,DN100以上供水管道总长达到450公里,并实行管道地理信息化管理。目前已与东江水务第五水厂、黄江、松山湖及4间村级水厂管网连通,实现了以饮东江水为主、松木山水源为辅的供水格局,供水能力达到25万立方米/日,确保了全镇供水安全。

       目前我公司员工共有125人,下设办公、设计、供水厂、抢修、抄表、收费等8个职能部门,日供水能力达到25万立方米,用水户达3.3万户,固定资产为2.28亿元,负债率23%。多年来,公司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司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全体员工扎实工作,从2008年开始实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对办公、财务、档案、收费、门市部等进行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在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工作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被省评为“省一级档案室”,市评为“安全供水达标水厂”、“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文明单位”及“优秀供水企业”等殊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8-2013 东莞市供排水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粤ICP备2023096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