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文化
历史印记
黄江镇镇中自来水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5-03-23 15:14:00  作者:

       黄江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地理坐标北纬23°02′,东经113°82′。东邻樟木头镇,东南与国营樟木头林场相连,南与塘厦镇接壤,西南与光明农场交界,西隔蚬壳海与大朗镇相邻,北与常平镇接壤,地形特点属于半丘陵半山区、东西两侧多山,南北狭长带为丘陵和平地。

       全镇总面积9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3万,现辖七个社区,十九个自然村。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1宗,大部分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中中型水库1宗,小(一)型水库4宗、小(二)型水库6宗,总库容2993.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319.1万立方米。现有镇级水厂一间,村级水厂4间,日总供水能力24万立方米,供水服务人口23万人,供水普及率达100%。供水管线DN50以上237公里,其中DN200以上100公里。

       一、艰难取水路

       黄江原为大朗、塘厦辖区,1961年6月从大朗、塘厦分出后成立黄江人民公社。由于这一历史原因和地理自然条件的差异,当时的黄江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比较落后。辖区内既无山溪又无河流的水可直接饮用,群众的饮用水基本上用前人沿袭下来通过打井取浅层地下水的方法解决。当时,每个村都有一口或数口水井,人们在生产队劳动之余主要的工作就是到共用井里或村边地头有小喷泉的地方挑水,每家每户厨房里都备有一个大瓦缸盛水,大人小孩每天都要去挑水。特别是每天早上家庭主妇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水井挑水或者在水井边洗衣服,由于水井和泉水都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到了冬天井水和泉水就变少甚至干涸。有些村民不顾半夜三更摸黑到井里挑水,甚至下到井底一勺一勺地淘水,当时的人们因为缺少生活用水吃了不少苦,不得不望天兴叹。

       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人们对改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意识有了提高,各种简单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一种手摇井取水的技术和设备深受人们欢迎。那时,家家户户都倾尽积蓄花上一、两百元在门口打了一口手摇井。这种“家庭”井比原始水井优越很多,其井深水质较好,水量较大基本能满足一家人饮用,而且取水方便快捷。当地的人们从过去的肩挑手提取水中节省了很多劳动力,这对人少地多的黄江来说,无疑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

       二、供水的起步

       八十年代起,随着外商开始引入,农业生产开始向工业生产转变,黄江有些村引进外资办起了来料加工厂。这些村里有些热心人在村干部和外商的支持下,开始为村里的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想办法。不久,在大冚的旧村、长龙的下流洞村和黄江公社所在地,先后建有“水塔”式自来水,水塔建在附近高处地方,抽取井水到水塔,再通过安装的水管、水龙头,流到用水的地方,这就是当时最原始的“自来水”。随后,外商陆续在黄江中心地带投资设厂,解决这些工厂及当地居民的用水问题已摆在黄江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上。1987年,公社抽调大冚旧村熟悉农业机械的村民任养妹负责筹建镇属水厂并任首任厂长。水厂建在现黄江医院位置,抽取蚬壳河水到水厂水池,经过加矾消毒、过滤后,通过简单管道供给圩镇附近工厂及居 民饮用,当时日供水能力为1千方。这样,黄江历史上首间真正意义的自来水厂诞生了。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供水需求与日俱增。1989年,镇政府决定在黄牛埔水库大坝脚下兴建黄江自来水厂,一期工程       第一条生产线日供水能力1万方,首次建有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配备化验室,检验项目14项。工程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铺设一条DN300-DN500供水主管线直达圩镇,总长6公里,供水范围扩大到黄牛埔、北岸、鸡啼岗、田美等村大部分地方。局限于镇属水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管线通达范围,离圩镇较远的村庄仍用不上自来水,而当时外资引入已遍及各个村。鸡啼岗、黄京坑、田心、龙见田、长龙、大冚、星光等村级水厂陆续建成供水,至1993年,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70%。从此,黄江居民基本告别了长久以来用井水的历史。同年,叶青山接任黄江自来水厂厂长,根据供水需求,在原有1万方生产线的基础上,增建第二条日供水能力为3万方的生产线,并改造供水管线,将主供水管管径扩大为DN600-DN800,扩建工程于1995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供水的跨越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黄江镇与东莞市各镇一样,内外资的引入达到井喷的程度,工商业发展迅猛,外来人口急剧增加。1999年,我镇又遭遇特大干旱,降雨量比常年减少27%,作为我镇各自来水厂唯一水源的大小山塘、水库出现干涸。在全镇供水全线告急情况下,黄江镇紧急与常平镇协商买水,常平水厂同意向黄江供应限量的自来水。黄江自来水公司立即从常平桥沥村铺设一条DN300临时水管至黄江管网。同时,接驳临时水管,启动抽水机,抽取镇内能抽取的河沟水到黄江自来水厂,予以缓解原水的紧缺。此时,黄江镇的领导清醒地认识到,饮用水源已成为黄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遂作出颇具前瞻性的决定:从东江引水,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东引工程”指挥部,由镇长梁灼填亲自挂帅,担任总指挥,任命原星光村党支部书记袁成强为黄江镇自来水公司经理和“东引工程”副总指挥。“东引工程”于1999年8月开始紧张的征地、勘测、设计工作,10月动工,此项工程要从常平九江水旗岭泵站铺设一条管径为DN1000-DN1200原水管至黄牛埔水库,其中经过3.4公里山地,穿越广深铁路线,管道全长13.4公里,工程难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梁灼填镇长、袁成强经理身先士卒,带领施工人员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于2000年1月竣工通水。这条管线铺通后,日取原水量可达10万方。后来在刁朗村增设加压泵站,以增加原水取水量。东江水的建成通水是黄江供水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灿烂的里程碑,从此世世代代困惑黄江人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永无忧虑。

       原水问题解决后,原来水厂生产能力和供水管线又成为黄江镇主力水厂供水的新问题。一是原水等着上线生产而积压在水厂的前端,二是水厂的后端大量用户急盼自来水到来,当时的情形真是急煞黄江的供水人。在镇领导的全力支持下,以黄江镇镇中自来水有限公司经理袁成强带领的团队,深入了解和分析黄江供水历史和现状,科学预测供水行业发展的未来,锐意创新,以“品质至上、倡导环保、安全规范、持续发展、遵守法规、造福社群”为工作总思路。按照“安全供水、供水安全”的总要求,着重建设现代化、园林式新水厂;建设供水管网,实现市、镇联网,镇、村联网,江、库联网;确保充足备用水源,建立备用电源和备用水厂;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建设现代化、园林式新水厂

       经过两年的规划和施工,于2001年、2002年在原黄江水厂侧分两期建成日生产能力达12万方,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生产流程自动化、设施现代化、厂区园林化的黄江水厂。同时,引入英国BSI标准协会和认证机构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水厂进行管理。并于2002年6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004年10月通过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管理体系认证的乡镇供水企业。2001年被东莞市评为“园林式单位”,2003年分别被国家、省、市评为“全国农村优秀水厂”、“广东省农村优秀水厂”、“东莞市优秀水厂”称号。从1999年起至2013年历年被东莞市评为“东莞市供水标兵企业”或“安全卫生达标水厂”等称号。

       (二)建设供水管网,实现市、镇联网,镇、村联网,江、库联网

       在建设新水厂的同时,按全镇三个片区(即北区、中区、南区)规划建设供水大管网。以黄江水厂为中心向北铺设管径分别为DN400、DN800、DN1000三条总长17公里主供水管道到镇中心,连接中区、北区管网。向南铺设一条长20公里管径分别为DN800、DN500的主供水管道到南区的长龙、田心、龙见田、大冚、星光等村,与各村级水厂管网连接,以备各村级水厂遇突发情况时保证正常供水,为村级水厂提高抗风险能力。各片区管网既联通又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形成了南北主管网体系,为“供水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实现市、镇管网联通,从镇中心区管网铺设一条管径为DN800供水管联接大朗镇管网,利用市镇一张网的功能解决镇街之间突发事件的供水问题。 

       (三)确保充足备用水源,建立备用电源和备用水厂

       2003年又铺设另一条管径为DN1600 的“东引”原水管到黄江刁朗村,总长3.4公里。次年,在常平九江水旗岭泵站侧兴建日抽水量为30万方的取水泵站与DN1600原水管配套,作为东江取水的第二重保障。为了在本镇范围内有绝对可控的备用水源,2006年10月黄京坑清泉水库建成蓄水,总库容为540万方,并铺设DN600原水管到黄江水厂,清泉水库的水平时不能调用。2005年、2012年先后租用并接管黄京坑水库(库容70万方)、星光水库(库容100万方)和黄京坑水厂、星光水厂,作为应急备用水厂、供水调度站。对黄牛埔水库设600万方下限库容,有了这些备用水源和备用水厂,确保了全镇三个月无降雨、无外援原水的情况下能正常供水。电力除在镇变电站拉两条双回高压专用电线到黄江水厂外,还在黄江水厂安装1800千瓦高压发电机组,在市电停电时能自备发电。这些举措使黄江完全建立了安全供水保障体系。                            2008年,黄江水厂参加全国城镇供水安全技术管理体系(CUWA-TSM)评审工作,被中国城镇供水协会评为“为全国城镇供水行业安全技术管理体系做出贡献”的四间水厂之一,从而得到表彰,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间农村镇级水厂。

      (四)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为使公司的管理与现代化水厂建设同步发展,落实公司的工作管理方针,适应时代的要求。公司领导特别注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此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以引入英国BSI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三大体系管理为契机,先后通过创建“精神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和成立“黄江水厂醒狮团”、举办道德讲堂(共20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打造黄江水司道德情操高尚、团队气氛浓厚、专业技能过硬、文明服务意识强的供水队伍。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借鉴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公司实际采用“扁平式”和“宽带薪酬”管理,充分调动了干部员工积极增长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兴趣,避免了因竞争高薪职位而引发的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早在2002年公司重视用户反馈意见,成立用户服务中心,24小时接受和处理用户投诉,2003年7月至2014年12月,共接受和处理用户投诉2970单。为了促进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公平合理收费,公司于2007年11月作为全市示范点开始实施阶梯式水价收费。2012年11月在黄江水厂大门和用户服务中心营业厅安装LED显示屏,实施水质公报电子系统,实时公布水质、水压等情况,便于广大用户对饮用水质量进行监督。

       通过一系列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活动,黄江自来水公司的发展变化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认可。2006年、2012年先后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东莞市文明标兵单位”和“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黄江供水的发展之路曲折艰难,从不足到有余,饮用水得来不易。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任重道远,踏上新的征程,前景美好可待。保护洁净的水源,提供安全优质的自来水是我们供水人的责任,爱惜水资源、科学用水、文明用水、节约用水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全力谱写黄江供水的新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8-2013 东莞市供排水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粤ICP备2023096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