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文化
历史印记
企石自来水服务公司
发布时间:2015-03-23 15:34:00  作者:

       一、企石镇农村生活用水历史状况

       企石镇地处东江河畔,面积56平方公里,东江作为企石的母亲河,江水滋润了企石祖祖辈辈的人民。解放后,企石镇广大农村居民仍然以井水或江河水作为日常生活饮用水,虽然,村民早已习惯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或江河水,但在雨季,江河水浑浊,一些水井也受到沟渠水浸透污染,细菌滋生,常有小孩或体质差的大人饮用后出现腹泻或致病。同时,冬季天气干旱的时候,大多数水井都缺水,用水非常紧张,企石镇江边村、东山村、铁炉坑村等人口多或远离江河的村庄缺水较为突出,当时,为解决一天的用水,妇女通常都要起早摸黑挑水,到天光的时候,水井已经见底了,打不到水的人感到很无奈,有人甚至下到井里“猎水”,因争先恐后打水而闹口角的事常有发生,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自来水”从大城市到小城市逐渐普及,七十年代未至八十年代初,东莞一些靠近江河的乡镇陆续建起了小型水厂。企石镇虽然靠近东江边,取水条件优越,得天独厚,但“自来水”仍是一片空白,企石人是不甘心的……

       二、农村水厂的出现与变迁

       (一)江边村供水厂的建立和终结

       江边村是企石镇历史上最缺水的农村,当时“来到江边不见水,去到茶山不见茶” 这句话在邻近乡镇曾广为流传,这反映出江边村用水贵如油的历史状况。1977年,江边村为解决饮水难的问题,采用混凝土自制水管,从小河边一直铺设到围中心进行集中供水,但由于管道接口多,连接不牢固,承受压力低,通水后管道十穿九漏,水损非常大,无法正常供水,后又通过集资捐款方式,购置了生铁管重新铺设了水管,才得以正常供水。但由于水质没有经过制水工艺处理,在洪水期,水质太过浑浊不能饮用,到了冬天,河水枯竭,取水又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又开挖了一口直径五米的水井,解决了供水间断问题。

       江边村供水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后,1980年决定修建一个小型水厂,请石龙建筑公司设计了工艺图,工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制水设施,建在小海外堤傍,厂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第二部分是储水池,建在甲岭的顶部,储水池圆形设计,分为内外池,具有二次沉淀澄清的功能,水厂设计规模日产2000立方米,工艺流程虽然简单和落后,但当时对江边村来说是一项很了不起的供水工程,特别是建甲岭顶部的储水池,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建成。水厂建成供水后,水管陆续安装到户,终于圆了江边人的梦,从此也改变了“来到江边不见水”的历史状况。到90年代末,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江边村水厂的水质水压已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质量要求,2000年1月实施同企石水厂管道并网,运行长达二十年的江边村水厂终止了供水。

       (二)铁岗村供水厂的建立和现状

       铁岗村供水厂坐落于企石镇铁岗村虾公山一个小山头上,紧靠东江河边,始建于1986年,当时为解决村民用水,建了一套简陋的净水池,日供水约1000立方米。1994年铁岗村陆续办起了工厂,水质水量难以达到工业用水要求,村委会决定在原地进行拆建扩建供水厂,1994年12月,日产能力8000立方米的供水厂建成通水,工艺流程采用斜管沉淀、虹吸过滤池,储水池容量1000立方米,厂区占地面8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400多万元。目前,平均日供水量600立方米,用水人口约6000人,主要解决村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铁岗村供水厂是企石镇目前惟一的一个村级水厂。

       (三)企石镇供水发展的奠基石—牛头山水厂

       牛头山位于企石镇企石村,紧靠东江河边,之所以叫牛头山,是因为这座山象一头刚从东江沐浴上岸的水牛而得名。1981年10月,镇政府为改善企石人民的饮水条件,解决人们生活上的不便,投资40万元,选址牛头山建设供水厂,当时,建设遇到很大的困难,除了资金困难之外,山上的厂区都是靠人力及原始工具开挖平整的,所有建筑材料也是靠人力及手推平板车搬运上山。1983年1月,牛头山水厂终于建成供水,实现了企石人的梦想,企石镇供水发展也从此迈出了第一步。

       牛头山水厂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日产能力5000立方米,工艺流程采用斜管沉淀、虹吸过滤池,没有加压泵房,采用高差自流式。水厂落成后,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管道铺设缺乏资金,只有企石圩、企石村、渔民村、洲寮村和铁炉坑村五个与水厂相近的乡村先后接上自来水,直到九十年代初,供水范围才逐步扩展,受益人口增加,取水泵房进行了小规模的扩建增容。企石水厂成立之初,只有八名员工,他们兼顾泵水、制水、安装、收费及其他工作,这批员工为企石供水发展做出了积极奉献。1994年6月,第二水厂建成投产后,由于牛头山水厂工艺设备设施落后、运行效力低,加上地理环境差、交通运输不便等原因,于1996年停产。牛头山水厂运行了十四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对解决镇区开发建设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第二供水厂的筹建背景

       1992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涌遍南粤大地,企石镇开发建设紧锣密鼓,工商业发展蒸蒸日上。此时,牛头山水厂面临供水紧张,时任企石自来水服务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谢晃桃同志向镇委镇政府汇报情况,并提出建设新水厂的设想。镇委镇政府高瞻远瞩,将筹建第二供水厂摆上了议事日程,并随即进行选址,最后选定于取水条件优越的东江河畔、黄大仙庙西侧,地名金交椅。经过科学规划,日产十万吨的供水蓝图就确落在金校椅的正中, 1992年12月31日,企石镇隆重举行十二项工程奠基典礼,企石供水厂成为十二项重点工程之一正式奠基,全镇人民瞩目已待。

       (一)第一期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

       企石镇供水厂设计规模日产10万吨,分两期进行,厂区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首期日产5万吨供水设施建设总投资3000多万元,包括净水工艺、取水泵房、送水泵房、投药房、办公大楼以及输水总管等供水设施,1992年12月动工建设,经过一年零六个月的紧张施工,于1994年6月顺利建成投产。第一期净水工艺流程采用斜管沉淀、虹吸滤池,两个圆形清水池储水容量5000立方米。取水泵房装泵5台,总功率600多千瓦。配备一台400千瓦发电机。送水泵房装泵5台,总功率1012千瓦,输水总管1200MM-1000MM—800MM—400MM延伸到边远的东平村。第二供水厂建成后,有力地解决了用水紧张的局面,也为企石供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期供水扩建工程的实施

       进入21世纪,企石镇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用水需求急剧上升,首期净水工艺达到满负荷运行。为确保全镇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2002年8月,第二期供水扩建工程动工建设,设计日产能力5万吨,总投资1400多万元,于2004年3月建成运行。工艺流程采用平流沉淀、气水反冲过滤池,清水池与平流池叠式设计,减少占地空间,储水容量8000立方米,送水泵房按20万吨超前空间设计,目前装泵7台,总功率1570多千瓦,配备一台1000千瓦进口发电机。二期净水工艺具有设计先进、设备优良、水质稳定和产水能力强等优点。扩建工程的完成,使供水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为我镇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为贯彻落实国家水质新标准,提高水质保障率,2009年投资120万元建成活性炭、氢氧化钠和高锰酸钾投加设施,出厂水质得到了优化。

       四、厂区环境建设

       绿化美化是供水发展不可忽略的工程,企石供水厂建成以来,公司历任经理都非常重视厂区环境建设,不断投入资金,对厂区绿化不断进行更新改造和完善管理。目前,公司有卫生、绿化管理人员七人,种有各种果树和花草树木三十多种,根据不同品种进行了多种艺术造型,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绿化带全部安装了自动洒水喷淋,除了构筑物及道路设施外,厂区所有空间基本被绿化覆盖,营造了一个卫生整洁、绿化美化、景色怡人的供水环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8-2013 东莞市供排水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东莞网站建设   粤ICP备2023096683号